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涉及到硕士的不同类型问题。
“帖子中提到的法律硕士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一般意义上的法学研究生不同,作为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原则上不享受国家资助。”
据了解,按照类型划分,法学硕士属于国家资助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因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补助,除了学费较低外,还可享受国家资助的各类奖助学金、生活补贴等。而法律硕士作为非全日制或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享受法学硕士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补助,学费要靠自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认为,这是基于培养方向上作出的划分,“法律硕士偏向于职业应用多一些,而法学硕士偏向于理论研究多一些”。
“法律硕士每年要缴纳2.2万元的学费。而平时所说的法学研究生则是法学硕士,之前一直都是公费的,现在也只需要缴纳每年1.35万元的学费,而且一般能享受到国家在经费方面的资助”。上述北大法学院的工作人员说,“专业硕士学费偏高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此外,由于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的招生简章都是单独出的,如《北京大学2009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规定:“学费为3年6.6万元”。在奖助学金项目中,该简章注明:法律硕士只可申请一些专项奖学金。
法学硕士就完全不同了,招生简章规定,奖学金的平均覆盖面一般不低于90%,3个等级的奖学金中,最低额的三等奖学金额度每年1.35万元,实际上与学费同额,可以做到完全冲抵。
北大法学院不少学生正是基于这一点指责发帖人在炒作,因为招生简章事先有明确规定,作者不应不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