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经验
弹性学制下的报考选择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经历了两年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阵躁动后,200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选择了回归,纷纷将研究生学制由两年改回三年或两年半。一时间,研究生学制又成了热门话题。对于考研人来说,两年?还是三年?这是个问题。
    
    采访中我们发现,弹性学制对考研人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两年”和“三年”的问题上有过困惑,不知该如何取舍。面对高校的弹性学制,我们该何去何从?
    
    何谓“弹性学制”?
    
    在探讨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各自特点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弹性学制。只有充分理解其内涵,我们才能做出判断。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某学院院长(该院正是这次“回归三年制”的主角之一)。
    
    他说,所谓弹性学制,狭义的定义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弹性学制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演进而至,是学分制的另类发展和表现。弹性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即可提前毕业或滞后毕业)、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即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即学习课目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学习方式有校内和校外之别)。其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立交桥”,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弹性学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不是简单理解为两年还是三年的学时。其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也就是说,规定了三年制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提前修满学分毕业,而规定两年制的学校,学生也可以申请延期毕业。选择权增多了,学生就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应有所规划,至少要做好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
    
    为了让考研人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前就“成竹在胸”,打一场有准备的“学制选择战”,本刊采访了几位过来人,他们对于学制的选择分为两大阵营,有身处“两年制”却渴望“三年制”的,有身处“三年制”却快马加鞭选择了“两年制”的,总之,几位受访者向我们道出了学制选择的真谛:“两年”也好,“三年”也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两年制”阵营:兢兢业业找工作
    
    据了解,各高校在推行硕士生两年制改革时,多采取提高学制效能的基本方式。学校一般要求学生用三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部分专业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为此,大多数两年制高校普遍压缩了研究生课程,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自2000年学制改革后,将学分由原来的50多学分压缩到40多学分。中国人民大学在设计两年制硕士课程中,专业课占1/3,通开课占20%至25%,其余均为方向课和选修课,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两年制课程体系中,公共数学课由“80学时数值分析”改为“30学时现代数学基础+30学时数值分析”,突出对基础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身处“两年制”阵营中的研究生有这样一个共识,即早一年出来意味着有更多的工作机会。选择或者肯定“两年制”的同学普遍都无意于学术研究,对他们来说,读研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要用硕士学历来拓宽自己的就业之路。在这些同学看来,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一年比一年严峻,晚一年毕业就意味着要和更多的人竞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两位同学的读研经历。
    
    “算算投入和产出比吧!”
    
    小李是中国人民大学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他对人大今年改回三年制很是失望,说“我们这届太倒霉了”。对于为什么报考人大历史系,他的回答很简单:是因为在人大各个院系的考研录取分数中,历史系最低。小李说自己连“史记都还没好好看过”,因为“考研竞争太激烈了,像我们这些小学校的,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全去背教材和参考资料了”。
    
    他坦言,自己选择人大读历史,并非对历史感兴趣,更谈不上学术追求,而是为了就业时能有个名校毕业的“金字招牌”。他说:“我们本科就读的学校是个很普通的学校,毕业几乎意味着失业,特别难找工作,不考研怎么办呢?虽然在就业方面,人大历史系也许没法和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但是有个人大的招牌,机会总会多一些。我原来打算顺利拿到研究生学位,然后找份好工作。但是现在,本来两年能完成的事情,三年才能完,拖延了一年,如今的就业形势是早一年出来早一年好,甚至比读个博士还管用。”
    
    小李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晚毕业一年,从经济成本来讲,每个月以600元生活费算,自己就得多出七八千,如果算上少工作一年的机会成本,读这个研究生的耗费可就比以前的师兄师姐多好几万呢!一言以蔽之,这个“三年制”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不划算!
    
    “两年时间就是工作的预备期”
    
    小刘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2007届毕业生,目前在一家世界级投资银行工作,第一年的basesalary超过35万。能够获得这样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小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他在读研前就规划好了,两年的研究生学习作为工作的预备期。
    
    对于选择读研,小刘有着很明确的目的:“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即使工作起点也不够高。”对于研究生生活他也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他说:“其实Master就是一个为工作做准备的阶段,看看国外的Master的设置就知道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于做学问,所以一进学校就开始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学习了,恰恰相反,很多顶级的咨询公司和投行都十分看重你的专业成绩,甚至会问你的高考成绩。我十分注意自己的发展方向,尽量多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东西,不太在意理论。”基于此,读研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两年之后要到全球top5的投行工作。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两年的时间过得精彩而紧张。
    
    完成课业是根本,人大的研究生毕业要修满30多个学分,所以小刘研一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课程学习上。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学习期间,小刘不放过任何一个对未来工作有帮助的机会。比如他想尽办法积极参加导师的国际项目,甚至还跟着导师到美国去出了好几趟差,认识了不少金融界的人士,这对他后来的发展帮助极大。
    
    此外,小刘对实习也进行了一番规划。他认为实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能学到东西,最好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一致,不同的实习要有连贯性和相关性,最好是有计划的。比如他自己先是在证监会实习,深入了解国内、国外的金融业的规则和运作模式,后来又到一家著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实习,咨询公司和投行的业务联系十分紧密。实习时间的安排,小刘认为每家三个月左右最好,这样能初步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业界的发展。实习经历多而杂、时间短是最不可取的,这会让企业认为你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是个没有毅力和耐心的人。
    
    就这样,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小刘,用两年时间给自己打造了一份完美的履历,经过和众多名校生、海归近乎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之后,小刘顺理成章地拿到了梦寐以求的Offer。
    
    “三年制”阵营:踏踏实实做学问
    
    中国人民大学是此次“三年制回归”的代表,所以了解人大此次改革的心路历程对我们认识三年制是很有帮助的。接受采访的人大某学院院长告诉记者,人大这次努力推动三年制改革主要基于对学术研究的考虑。他说,经过了几年“两年制”的培养机制,学校发现,两年制研究生的学术水准无法保障,很多人读了两年的硕士,连基本的学术功底都没有。名校的基础是学术研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研究生学术水准于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
    
    学校的认识正是那些想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同学的心声,这些学生通常在本科时就醉心于学术研究,立志要在学术领域做一番事业,所选择的专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读研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过渡期,是学术研究的入门阶段,读博或者出国深造才是他们最终的梦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