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首页_考研专题
跨校跨区跨专业的北京大学考研经历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首先我得申明,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善于和喜欢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写这部分,是因为这一年来的考研生活是那样的波澜壮阔,那样的跌宕起伏,那些成功的愉悦与失败的痛苦,磨砺了自己的意志。无数次孤身一人在图书馆熬夜苦读,无数次深夜疲惫不堪地骑车几里地回宿舍睡觉,现在想来,涌上心头的,苦固然有之,然而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那是一种奋斗的豪情,激扬的青春。那些日子,我找回了失去已久的童年时的梦想与激情,并为了这些梦想而奋斗,这一切,与我而言,是一笔财富,促我成长。

1)突围

2005年,我23岁,工作三年。

我上学早,从小到大,我一直和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在一起,大概是因为这样,十几年来,我似乎习惯了身边的人比我大的感觉。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身边的大学生们,居然都是87年出生的小孩子,填履历表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是工作三年的老同志了。同学们或娶妻,或买房,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我突然无限的惶恐,我意识到,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我该怎么办?娶妻生子么?似乎时间还早,等到二十七、八,应该也不晚吧?嗯,离青春的结束还有几年时间,我该好好考虑下该做点什么了。回首我生命的前23年,是那样的平淡,那样的按部就班,那样的乏善可陈,甚至不用等到老的时候,我现在就已经不能回忆起我究竟怎么就已经吃过了几万顿饭,度过了几千个日日夜夜。成家后,我的人生会更加平淡,更加按部就班,更加乏善可陈。我不甘心,在这青春的尽头,我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才对得起童年时的那些梦想,才对得起望子成龙的父母。——考研吧,2004年年末的某天,我对自己说。

2)扬帆

决定考研后,我很是为自己激动了一番,这大概是人之常情,那时的自己,只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提前预支了一下破茧的激情,却没看到脚下的路其实是那样的曲折而崎岖。无论如何,我总是定下了考研的决心,虽然本人生平其实下过无数不了了之的决心,但是这一次,我相信自己不会动摇,因为青春不等人,我实在已没有多少重来的机会了。

在决定报考什么学校的时候,我也没有费什么周章,因为我考研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突破自我。我在一所高校工作,收入虽然不高,倒也尚算优厚,而且说句讨扁的话,本人对钱也不是很在意,考研主要还是想换一个环境,多学点东西。况且,在研究生如过江之鲫的今天,一般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大概找到的工作和我现在的工作区别不大。既云“突围”,再选一所和我本科学校差不多的学校就实在有些名不符实鸟~所以我选择了一所名校,我童年时的梦想——北京大学。彻彻底底的“三跨”——跨校、跨地区、跨专业。

其实考过后想想,报考名校“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都是考研,都要花几个月时间,考一般学校无非是心理压力小一点,书少看一点,苦少吃一点,但我辈既然考研,本就已经很苦,既然如此,再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同学,原本打算报考南大,结果最后报名的时候因为求稳,改成一所普通学校。结果考到他们专业的第一名,比第二名总分高出30分,郁闷之情可想而知——付出那么多,却因为自己不敢“冒险”,得到的完全不成正比。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最初的激动之后,我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这条考研之路的艰辛:我是跨专业,所以专业课完全白手起家;英语大二的时候稀里糊涂过的四级,基本上接下来的6年就没再碰过;所幸不用考数学,但是专业课的10本书也够我喝一壶的了。再加上我是在职考研,困难不言而喻。

我唯一的“优势”大概就在于我着手准备考研的时间比较早——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考研,这大概是很多学生朋友做不到的。但这同样意味着漫长的煎熬,整整一年,我晚上推掉了所有应酬,心里时刻绷紧弦,只要有时间就得看书。这种神经质的心理状态维持了一年,甚至已经成了一种功利的思维习惯,我每做一件事,就在想这件事跟我考研有没有什么关系,若是没有,就想怎么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应付过去。

比拼命学习更要命的是那种时时袭来的恐惧感和彷徨感:如果今年考不上怎么办?我报了这么一所名校,别人会不会笑我自不量力?如果当初我选择一所差一点的学校,现在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大压力了,那么我要不要换一所学校呢?种种彷徨一直伴随了我考研的12个月,我就一直在和自己心里的这些念头斗争,我不停的告诉自己:选择了北京大学有我自己的理由,既然当初做了这个决定,现在就不能半途而废,不要理会别人的冷眼,若想避免考不上的噩运,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书,其实即便考不上,这一年来自己的收获其实也挺大的,至少基础打下了,明年再卷土重来的难度小了很多。

说实话,相比学习本身,这种内心孤独的挣扎才是最痛苦的,这也是让无数考研人放弃最初的梦想的最大的原因。我很高兴,我坚持了一年,从未轻言放弃。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总是战胜了自己,这是另一种收获,它对我成长的意义其实要大于被录取本身。

二 各科经验
1)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好,除了第一次就侥幸过了四级外,我大学四年在外语上的记忆除了惨痛还是惨痛。我考过无数次六级(从大二开始六级考试一次不落),得分从未超过50,有一次还创造了28分的“奇迹”。

但是我去年六月份,在阔别学校三年以后,又参加了一次六级考试,却考出了487分,阅读理解错了3个。这次考研,我给自己估了70分,完型6+阅读理解32+新题型8+翻译5+小作文6+大作文15。最后出来的成绩有些令人失望,只有67——大概北京地区改卷的确比较严一些。

总结我学英语的经验,其实都是老调长谈,但是只有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些经验的重要性。可能看我唠叨的都是即将开始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所以请你们一定不要把我下面的话又当作废话,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些去做的话,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1)背单词

但凡提及英语,必先提到单词问题,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要说的是,单词真的是学英语的核心,单词背不好,阅读理解、翻译、完型、写作都无从谈起。语言其实就是语法+词汇,而大家经过中学大学的学习,语法基础都不会太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研英语就等于背单词!所以一开始,如果你单词基础不好的话(我指的是像我这种四级单词都没背全,六级单词从没背过C的筒子),上半年什么都不要干,就老老实实找本单词书背单词吧!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总结的背单词的几个误区:

A 不要迷信什么“通过阅读背单词”之类的鬼话,在你单词基础不好的时候去阅读,只会让你的挫折感倍增,而且把时间全部浪费在不停的翻字典上,效率极低。所谓“通过阅读背单词”是指在单词基本背熟的情况下,通过精读提升掌握单词的深度,同时通过在不同语境中记忆单词,加深对单词的记忆。等到了5、6月份,单词基本记住的时候,你再开始精读不迟,这部分后面还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B 不要用那些像砖头一样的单词“宝典”,在我认识的朋友中,除了极少数意志坚强的外,没有几个能坚持看完那枯燥无聊至极的几百页的宝典的,更别提反复几遍把它背熟了——即便看完了背熟了,那至少也是10月份的事了,到时人家都开始冲刺了,你再开始准备阅读和写作么? 再说记住那么多生僻的义项有什么用,至多能在完型上讨1-2分的便宜。

C 背单词时候不要指望能够通过“地毯式”的记忆一遍记住,大家都不是天才。很多同学背单词的时候喜欢一个单词重复几十遍,以为这样记得比较踏实,但是这样子往往很“踏实”的一遍看下来,还是记不住多少单词,于是以为自己记忆力有问题。其实人的记忆力都差不多,大家第一遍看单词都记不住多少,只是重复的多了,大脑里这个单词的记忆痕迹才会深,所以背单词其实就是重复。但是重复是有技巧的,在同一时间重复很多遍,绝对不如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同样的遍数的效果好。

D 不要不重视单词的读音。单词的读音是单词的基础,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乱说的,现在不考听力了,所以很多同学可能会以为单词的读音不要紧了,只要考试的时候认识就行了。且不论复试的时候要考听力,即便没有听力,根据单词的读音默写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同学阅读时单词都认识,但是一写就错,就是由于背单词的时候没有注意弄清楚单词的读音造成的。

下面说一下我总结的背单词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首先,找本单词表,越薄越好,只要有注释、音标、常见词组就可以,一般市面上的10块钱以内的单词表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只要价格便宜,自己看着舒服就好。

第一阶段:1-2个月时间,找份有读中文注释的录音,边听边翻单词表,一般全程录音有8-12个小时左右,每天看1/4,大概1500个单词,之所以要听录音,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自己有正确的发音,另一方面,我认为同时通过耳朵和眼睛两方面会使大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增强。总之,经过这样的反复十几遍,一般至少可以做到对每个单词有印象。我自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后,可以做到大部分的单词能认识。这一阶段是最艰难的阶段,但只要能坚持过这1-2个月,大家的背单词之路都会平坦的多。

第二阶段:还是要快速浏览,速度可以慢一点,把不会的单词抄到一个小本子上,这样你会发现自己不会的单词其实已经不多了。然后把这个小本子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同时继续一遍一遍理单词表。这一阶段比起第一阶段要轻松的多。

第三阶段,可以不用看单词表了,再把现在不会的单词抄到一个小本子上,每天看看这些不会的单词。同时开始做阅读,通过阅读加深对单词的记忆。我建议大家开始做阅读的时候以精读为主,把从96年以来的五十几篇阅读真题仔细研读几遍。务求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型的意思搞熟。

等这一阶段过去后,大家的单词应该就没有问题了,以后只要抽空把单词表拿出来随便翻翻就可以了。我从6月份开始就不再背单词了。

(2)阅读

阅读是英语的重中之重,而同学做阅读理解的两大难点就是单词和长难句。在这里我首先谈谈长难句如何突破的问题。网上关于阅读长难句技巧的文章很多,这些技巧都是很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不然光谈技巧,不会应用还是没有用,我推荐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的书,我只做了2/3就感觉获益匪浅,大家看的时候不要一看完句子就看中文解释,一定要动笔,把每个句子先自己翻译一遍,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对照书上的解释,这样做是很痛苦的,因为你要承受无尽的打击——我经常一晚上连一个句子都翻译不对:)但是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你再去做那些阅读理解,你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在阅读文章的选择上,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以真题为主,至于市面上那些模拟题,大家还是少做为妙。那些书一般文章怪异(有的书居然一大部分是记叙文,试问考试十几年来什么时候出现过记叙文的?还有的书文章里生词多如牛毛,让你读了以后怀疑自己看的是不是英语)而出题幼稚到极点(基本上在文章中找到原文对照一下即可)。出题思路与真题大相径庭,真题都是文章比较平和而题目刁钻怪异,所以这种模拟题做多了会使自己的复习思路发生偏差。当然找一本作为泛读材料还是不错的,个人比较推荐高教社韩鹏的那本阅读,那本书的选用的文章与真题来源相同,2005年还和真题重复了一篇,就是关于语言进化的那篇。这本书的缺点是文章巨长,题目又比较直白。另外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张剑编的那本最后八套题也还不错,这些网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载回去做做看。

最后说说技巧的问题,我个人是不怎么相信那些所谓解题技巧的,现在考研命题的组长三天两头的换,命题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以前新东方老师总结的那些技巧在05年已经不怎么灵了,今年更加变态。但是考研命题的大的风格没有变,那就是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把握,通过整体去推理细节。所以做题的时候,阅读文章是有技巧的,一般而言,首段末段,每段的段首一定要花时间读懂,具体的例子直接跳过不读,等题目考到再回头看不迟,总之文章的主旨一定要把握住,所有题目的答案都是和主旨相关的。

(3)写作

写作占总分的30分,地位不言而喻,写作也是本人颇为头痛的问题,也请教过很多英语专业的老师,看过很多教程,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复习写作是有针对性的,那就是针对考研写作。而考研写作虽然命题的题材千变万化,但其命题模式和文章段落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是三段:描述图画,阐述问题,提出建议。

所以,我们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A 不要指望能压中考研写作的题材,每年的命题专家都挖空心思的反压题,所以压中的可能性基本为0,即便被压中了,也不过是个大概的范围而已,考试的时候无非是信心足一点,会几个相关的表达而已,如果基本功不好,还是没有用。

B 有的老师一味强调练笔,要求考前写多少多少篇作文,其实作文写得多固然写作能力会有提高,但是考前两个月,每星期一两篇文章,这种练笔真的就能让我们的写作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么?我看未必,而且写文章的如果没有老师尽心的修改,写前用什么表达,写后还是那个表达,怎么会有提高?

C 还有的同学片面强调背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背诵范文,这种方法,对于小作文是有效的,但是对大作文用处并不大。而且,对于像我这种意志不坚强的人来说,把几十篇文章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背下来了,考试真就能考到里面的什么话?

所以指望压题或者单纯的大海捞针式的练笔或者背诵大段范文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我总结的方法,大致是从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从真题的命题思路出发,精心准备各种功能段落的写法,像建议措施段,基本千篇一律,无非是提高认识、众志成城、制定法律、教育大众之类,我们完全可以准备一个万能的段落,应付所有的建议措施。再如意义阐释段,也有其固定的模式,你可以说,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里面的各种东西分别象征着什么,这种现象在当代不是偶然的,这提醒我们要切实注意什么什么的问题。这些话也都可以通过自己精心准备的段落应付。所以,压题材不如压格式来的有效。

其次,背诵各种社会现象的一些核心表达,知道相关的一些概念和社会现象的表述。再有,如前所述,其实背诵整篇文章,在考试的时候可能用到的也无非是其中的一些语法点,那我们不如在平时研读范文的时候总结其中的核心表达,只精心背诵这些点,再把这些点放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模版中去,这样就可以成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4)关于英语复习时间的安排

在英语的所有科目中,英语复习最耗时间,见效最慢,但是一旦英语水平到了一定地步就基本稳定下来,不用再花多少时间巩固。所以英语的复习应该最早开始,最好上半年就着手准备,整个上半年不要看别的科目,只要看英语。等暑假的时候开始看数学,9月份以后再开始看政治和专业课。

2)政治

政治是由哲学、政经、邓三、毛概、世经和时政六部分组成。其中的重难点是哲学和政经两部分。其他邓三毛概全部是记忆性的东西,世经和时政等到十二月份冲刺的时候再着手准备也不晚。政治的复习不宜太早,我是从7月份就开始复习,一直拖拖拉拉到十月份,书看了几遍,时间花了不少,结果十月份因为有事没有看政治,等到十一月份拿过来发现基本和陌生的差不多。所以政治都是记忆性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考前两三个月的时候开始集中精力冲刺。个人认为比较合适的时间是从9月份开始。

政治的复习可以分为三轮:

第一轮:基础阶段(9-10月)。推荐教材为红宝书,一定要仔细精读2-3遍。第一遍是单纯看书,同时结合各章节的历年真题分析掌握出题的大致方向和重点,由于接触新知识多,这一遍精读会比较慢,一般每天看一章、10页书左右就不错了,一个月完成。第二遍可以快一点,每天看两章30页,同时还是要揣摩真题,一直到真题上的所有题都会为止。这样第一轮复习大概到10月下旬即可结束。

第二轮:综合阶段(10月-12月)。这一阶段就是大量做选择题的阶段,大概要两个月的时间,推荐教材:陈先奎的2000题和张俊芳的2100题,尤其是张的书,出得很用心。一个月做一本,大题不需要看,建议把做错的题用记号标一下,以便以后再看。这一阶段大致12月上旬就要结束了,下面就要开始准备大题了。

以上两阶段政治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一般最多一天两小时足够了,但是不能间断,不能隔十天半个月不看,那样你前面看的东西就全还给党了。

第三轮:冲刺阶段(12月-1月)。这一阶段要把复习时间有意识的向政治倾斜,因为政治最后的成绩其实全看冲刺阶段的效率如何。具体说来,这一阶段的任务有三:其一,把前一阶段的选择题中的错题拿过来重做一遍。其二,一定要做20-30套模拟题,大家不要怕,其实题并不多,大题只要看看就行了,所以每套题最多花费40分钟就足够了。其三,就是准备大题,这部分在后面再论述,在此先不详细展开。

通过以上三轮复习,相信大家对客观题部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一般可以保证得分在40分以上(我今年的客观题得分45分,已经属于比较低的了),其实客观题的复习技巧无它,多做、熟练即可。下面着重谈一下我总结的考研主观题的复习思路:

政治主观题部分有四个大题、两个选作题,前四题分别对应哲学、政经、邓三、毛概四部分,最后两个选作题,一题是世经部分,一题是当年重大时事结合基本原理分析。而其中有四道大题(政经、邓三、两道选作题)是和热门事件相结合的,另外两道大题(哲学、毛概)一般不会与热门事件相结合。所以本文把主观题的复习分成三部分阐述。

其一:与当年重大时事结合的题,一般都是要求围绕重大热门话题,结合基本原理阐述原因、对策、评价等等。对于这类题的复习,切忌死记硬背最后压题老师压的那些答案。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分析题干,揣摩出题者的用意然后再答题。所以,应付这类题,要背诵的东西是基本原理和当年中央重大会议的经典论述。

其二:对于哲学的考察,历年命题可谓神鬼莫测,押题大师们根本连基本原理都猜不中,更别说命题的题材了。所幸政治主观题变态的就哲学一项,而哲学的基本原理又不过二十几条,在这种情况下,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把所有哲学原理按点整理在纸上,总共不过几千字而已,答题的时候只要审好题,找准点,把该点的相关知识全部答上,焉能不得高分?

其三:毛概的考察,毛概题基本上属于历年主观题里面最好答得题了,因为毛概的内容比较少,而且很死,不可能有什么变化,无非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几个大方面,只要考前把毛概的大题脉络理清即可。

主观题答题中的几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一 字迹一定要工整!!这一点的重要性超过一切,可以这么说,你在考前用了4个月时间看政治,如果你在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潦草,那么你4个月时间等于白费!我丝毫没有夸张或者耸人听闻的意味,实话实说呵。你知道改卷老师在一道题上停留的时间只有不到3秒么?(还包括打分和签字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你答得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其实并不具备决定意义,因为老师根本来不及揣摩你的行文,他只是眼睛随机瞄一下,看看开头就凭映像打分了!而老师给分的一念只差就取决于卷面!我一同事,政治87分,客观题大概45分左右,也就是说它的主观题得了42分,他考后总结说,经验无它,字迹工整而已!^_^

其二 审题一定要仔细!!这一点的重要性仅次于其一。很多同学知识点都掌握了,但是由于没有准确定位答题的知识点,答题没有针对性,无关内容答了很多,万一不幸老师在3秒时间内没有瞄到你的踩点地方,你就挂了。我这么说不是要大家答得少,我是说要把最精要的东西写在最显眼的地方,而一定要保证卷面写满,这是文科考试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了。以前一位老师总结的好,文科考试改卷就是两点:踩点+看量~

其三 表述一定要专业!!很多同学长在红旗下几十年,政治修养还是很令人汗颜,这不奇怪。但是为了考研,基本的“官腔”还是要学会的!这种本领的培养途径据我总结,无它,多看而已..在考前一定要有意识的往自己脑子里灌输当年的重大热门表述,比如今年的“维护社会公平”,一定要把中央文件中关于这方面的表述反复记忆。这样做,除了让你得表述显得比较正式之外,还可以让你在答题发现无话可说的时候,把这些大段的套话往上堆,所谓“礼多人不怪”,只要你和党中央保持言论一致,说得再多老师也不会反感。

其四 真题一定要多看!! 尤其是主观题!很多同学会觉得真题反正不会再考,这个知识点不用再看了,也就没有看历年政治大题的习惯,事实上,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只有反复揣摩真题才能准确把握。至于考前出的那些模拟题,即便再“全真”,其出题思路和答题思路相比真题还是难以望其项背。当然也有比较好一些的,个人比较欣赏任汝芬的那本最后四套题上面的主观题(其客观题基本属于垃圾)。通过反复揣摩真题,要学会经过审题准确找到得分点及知识点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具备,政治背再多也是枉然。

3)专业课

专业课我今年发挥的还不错,两门都在120以上(两门总分250分),在专业课向以变态著称的北大,这个分数对跨科的我来说,算是相当满意了。

北大的专业课试卷一向都是开放性试题居多,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准备这种专业课,只盯着指定的那10本教材实在用处不大(事实上,北大很多专业已经不指定教材了),我所考的专业课试卷中在教材上可以找到答案的题分值不足40%。大量的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的。

据我所知,北大的专业课从命题到最后判卷,都是很公平的。很多同学最后专业课发挥不好,总是把责任推托在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内部信息”上,在这里,我想拿我自己的例子给将要报考北大的DDMM们一点信心:在去北大复试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北京,我的同学也没有一个在北大上学。我在考前只就招生类型的问题和北大研招办的老师联系过一次,还被她以“网上都有”为理由BS兼无情拒绝~~作为一个“三跨”人员,可以说,我基本上是在盲目的状态下开始复习的。当然,我后来还是通过各种手段掌握了一些这个专业的情况,但是这和所谓“内部途径”无关。考北大,其实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好处,就是本校的学生出国的出国,保研的保研,工作的工作,最后愿意考研的本校学生少之又少(我的专业只有两个PKU本校的),大家都是外校生,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我觉得这也是北大专业课考试相对公平的一个客观原因。

啰嗦了半天,下面讲讲我专业课复习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有些是从前辈那里学来的,有些则是我自己总结的,当然这些经验可能只适合我自己,但是我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首先,我声明,我考得专业属于文科专业,没有数学,所以考理科的同学基本可以把这篇裹脚帖子关掉了~我所介绍的复习方法基本上也只适用于北大这种比较注重综合素质考察的学校(我没有贬低其他学校的意思,风格不同而已),所以考其他的学校的同学也可以酌情考虑把这篇裹脚帖子关掉了~

其一 让自己的观点和导师“雷同”

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我们复习专业课并不是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素质有多少提高,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学术观点尽量和导师相接近,就是说,答题时的思路要和导师对头,这才是得高分捷径。当然我不排除牛人有实力让自己的观点让导师“惊服”,但反正我不是牛人,愿意看我帖子的诸君大多也不是,对我们来讲,我们只求能让导师对自己的观点“欣赏”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同学会说其实改卷子的未必就是导师,可能是研究生师兄师姐们改得。据我所知,我所考的系确是由老师亲自批改试卷的。而对于研究生改卷这种情况,我想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研究生也是由导师带出来的,他们的观点也和导师相似。按照以往的经验,看到这里,大概会有FQ跳出来会鄙视我这种取巧的做法,再感慨一下中国人之丑陋、世风之日下。不过我只想说,鄙视我的筒子趁早放弃读研的打算,直接出国,中国这地界基本不适合您…

又啰嗦半天,打住~怎样才能做到使自己的观点和导师相似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读论文,读导师写的最近几年的论文。如果您能知道出题的导师是那几位最好,如果不能,像我这样,就索性把该方向所有导师的论文全部拜读一遍吧!中国期刊网有一个特别好的功能,可以根据作者单位检索论文,你在这里输入XX大学XX系,就可以找到本系所有老师(学生)的论文,在里面筛选出你认为可能会在最后考试中涉及到的论文,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00篇~大家表怕,就算这100篇,也并不是字字都要搞个明白,了解其中大意,把论文开篇涉及基本原理的部分搞明白即可,考研毕竟只考基本专业原理,太深的东西现在我们不需要搞懂。我在专业课的几道论述题中,就采用了导师论文中的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二 真题的重要性强调一万遍都不过分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共课,其实更适合于专业课复习,而且揣摩真题不是一次就可以的,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复习,不断进行的。在漫长的专业课复习中,真题就是指南针,他会保证你的复习不至于偏离航向。系里指定的参考书,很多都是80年代出版的,书中的知识十分陈旧,除了经典理论之外,其他基本不会考,这时候你复习的时候就要通过对历年真题命题侧重点不断迁移轨迹的分析,找出今年的命题重点来,这是真题最大的用处。当然有机会得到历年专业课笔记或者老师划的重点的同学不用费这个劲了,我是针对大多数和我一样朝中无人的XDJM们而言的。

其三 信息的获取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在专业课复习里单列出来,是因为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而言,信息的灵通甚至比埋头苦读还要重要。北大每年都有公共课的大牛载在专业课上的先例,我那政治87的哥们,专业课一门考了86,专业课居然还没有公共课分高,那情形,怎一个冤字了得~就我自己而言,虽然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情报的获取,但在复习中还是由于信息缺乏吃了不少苦头——有两本专业课书其实根本不用看,结果我一直到看到试卷才知道,白白浪费了无数精力和时间。

痛定思痛,我觉得找一个在读的师兄师姐帮忙是最方便快捷有效的办法了,当然找师兄的方法很多,我不是搞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怎样和师兄们搭上线就得看各位的能耐。我想推荐一个网站,研路通,那个网站似乎提供了和很多学校专业往届师兄联系的途径,如果你实在没有亲戚朋友同学熟人可以利用,不妨花个几百元联系个师兄。我说这个没有为他推销的意思,我既没有参加这个网站,这个网站也没有给我任何好处,犯不上为他广告。

其四 关于记忆与背诵

文科的同学备考中不可避免地要背诵很多东西,俺是理科出身,背书一向都不是俺的强项。复习的时候,十本专业课书,无数的定义和经典论述需要背,记忆力和毅力不好的同学大概要打退堂鼓。我当时是受到一篇帖子的启发([转载]北京大学初试第一的考研经历),采取了边看边往电脑里整理的办法,从7月份开始集中精力往电脑里输入关键知识点,到8月份的时候基本完成,总共15万字,打印出来,就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那时自己暴有信心,感觉剩下来几个月把这小册子啃下来应该不成问题吧!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因为可以不断编辑和补充,比在纸上记笔记要方便得多。我觉得我专业课复习的后期能抽出大量时间泛读论文,是和采用了这种比较省力的方式有关的。

4)复试

知道成绩后,我感觉自己通过复试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初试成绩比较靠前(第二名)。但是还是不敢大意,还是早早联系了导师。

我联系导师的经历比较传奇,当时实在找不到可以帮忙引荐的师兄,只好在网上随便搜索了一个老师的信箱,给他写了一封措辞十分客气的信。结果老师可能是被我这种无孔不入的精神感动了,居然当天就回了我的信,言辞很客气,让我有了不少信心,而更让我乐不可支的是,这个老师居然就是我后来面试的主考官。^_^当然这都是后话,我面试的时候可不知道他就是我一直联系的老师(说来惭愧,之前我连和他打电话的勇气都没有,一直都是邮箱联系),所以特别紧张,阐述的时候有一个知识点卡住了,老师就没让我在继续说下去。面试完很沮丧,去网吧给那位老师写了封信,问他还有没有被录取的希望,然后当天就踏上了回家的火车。沮丧地回到家后,打开信箱,老师告诉我我被录取了。当时的感受,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呵呵。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