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复习指导_专业课
06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笔记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新增考点   ○!一级重点、推荐  ▲重点    △次重点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毛思想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

  毛思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思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多个阶段)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思是中国化了的马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毛思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串于这一科学体系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是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毛泽东是毛思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思的集中概括。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思的科学体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共的成立及其意义。(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总路线的形成。

  ~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的领导力量。(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共领导)

  ○!★~的特点。(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与社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 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与主要矛盾。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的历史条件。(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保证和国际因素)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3.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方针。(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

  2.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3. 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4. 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七)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非重点)

  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共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思是中共实现马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思是中共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思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共的指导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思的重大意义。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