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复习指导_政治
2015考研政治知识点梳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庸和谐,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斗而不破”,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度本身有一定的变化空间和延展时间,度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展变化。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当事物发展需要实现新的飞跃、质变和突破时,就要勇于、善于打破旧的限制和旧的平衡。

  4.(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上挂下联”,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都通过一定的中介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中介、一个成分或一个环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外联系、本质和非本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唇亡齿寒”与“守株待兔”)等。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在方法论上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调中国与各国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共赢多赢,互利合作,共同发展。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或者破坏事物之间内在的客观联系,或者把自私的主观联系强加于人,结果往往是损人又害己,或者损人不利己。

  (3)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存在发展的系统状态。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1+1大于2,反对简单机械分)

  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即整体非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龄”,部分有机的优化整合,远远大于部分简单相加的效果;部分割袭式的破坏内在联系的机械分工,必然大大破坏系统的整体功能,导致“1+1<2”的结果。

  第二,系统要求结构的优化和稳定,结构剧烈变化直接损害系统的内在和发展,结构的重大变化直接改变系统本身的性质,在相对稳定前提下的结构优化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素质与功能。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反映的就是系统的结构优化规律。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方法论,一是强调整体性,“1+1>2”;二是强调结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整体素质与功能;三是主张系统的开放性,封闭会丧失系统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事物纵向的联系表现为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①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②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③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恩想abc,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上,a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b用发展眼光看问题c、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在今天,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对一切事物采取辩证否定即“扬弃”与“批判继承”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搞形而上学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要正确认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和拒绝。

  6.(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要建立在现代化大工业的基础上”),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白马非马”)。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的绝对化和片面化,而且导致思想、文化和政治上的专制与霸权。就方法论而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把西方价值观绝对化,夸大为世界唯一的普世价值,完全否认事物存在发展的差别性、多样性、丰富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哲学上就是一种强调绝对同一的错误。教条主义(“削足适履”)也是以思想教条的“绝对同一性”完全否认时间、地点、条件的相对性及其矛盾特殊性,犯的也是“绝对同一性”的哲学错误。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的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和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包括对美国外交上“斗而不破”的方针,就是成功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范例。

  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矛盾的对立和同一的关系,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对于我们做好一切工作,使事物向着有利于进步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条件下谋求“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在领土与主权争端中搞“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等,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突出共同点,用淡化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激化矛盾的“斗争哲学”,搞成你死我活的“零和冲突”或者“两败俱伤”。但是事物的质变与飞跃,靠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突破旧事物、旧秩序的保守束缚和发展局限。所以,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上,一种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夸大斗争性,否定同一性搞斗争哲学;另一种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否定斗争与差别,把同一性夸大为抽象的绝对的同一,或者搞无原则的妥协退让,或者搞思想或意识形态专制,强调用一个价值观改造世界,否定文明多样性与思想观念多样化。

  (3)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钓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哲学基础。

  (4)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和谐的辩证法,“两极相联”、“一舒为二”、

  “合二而一”等强调矛盾同一性的矛盾观曾对欧洲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马克思说:“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像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一样有共同之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一的矛盾观和“中和”、“中庸”之道,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争取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对于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家庭的和睦相处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7.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1强调规律客观性、普遍性。2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问题与特殊规律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8.矛盾不平衡性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特殊性就是盾种矛盾及篓誉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从而也就是矛盾不平衡性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一方面,“重点论”两点论”为基础,另一方面,“两点论”以“重点论”为依归,又有成绩又看点是“两点论”(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但是还要明确成绩和缺点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要有主要区别,那就是“重点论”(反对单兵独进)。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性,所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9.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是指用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观,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物质及其状况的世界观。

  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世界,强调在物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来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往往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待F否认联系对事物发展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

  (2)运动发展的规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运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它虽然也承认静止,但是认为静止不过动的特殊存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整个世界都处在不停动发展之中;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有真正的运动和发展,即使承认化也不过是场所的变更和位置的移动,也就是承认有量变,但否认有的质变、飞跃和发展。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4)承认内部矛盾和否认内部矛盾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虽然内因和外因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决定性的原因,因而把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原因归结为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矛盾,尤其是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它们往往夸大外力的作用。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第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要统筹兼顾又要抓突出问题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方面,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正确处理,解决好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才能为解决次要矛盾、矛盾次要方面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第三,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第四,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的方法。第五,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即共性与个性。第六,“求异”思维(即矛盾斗争性,强调差别斗争性)与求同方法以及“求同”存异的方法。第七,逆向思维与双向调节。第八,换位思考。第九,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第十,适度的方法-强调适可而止(度的概念),防止过犹不及,等等。(单项思维、单相思是认识论;换位思考是辨证论,统筹兼顾是普遍联系;)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同矛盾决定问题的不同性质,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共性的基础上认识个性,通过个性把握共性,是矛盾辩证法的精髓。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