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  考研动态  招生简章
调剂  考研指导  专业目录
招生  报考攻略  网上报名
  政治  专业复习  考研大纲
英语  历年试题  模拟试题
数学  复习方法  考研图书
  工程   E(MBA)   法律硕士
会计  教育硕士  卫生硕士
管理  在职硕士  同等学历
  经验  心理调节  考研爱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师  考研常识  教师招聘
你的位置: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考研动态_考研动态
关注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突破点在哪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难点概述】

  不久前,某高校爆出一名博士生导师最多时同时带了47名博士生,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名导师同时带多名研究生的情况,说明了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扩招速度过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理由质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除此之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经费管理等因素,也会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国外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3要用来培养学生,而国内高校则把研究生导师的教学和科研分开。这种情况下,导师要支付学生的各种费用,就只能去找很多技术含量不高的课题,并大多交由研究生完成。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雇佣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少研究生当初考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好拿它当找工作的敲门砖。这种功利化的动机,也造成很多研究生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保障高校招到真正有学术追求和培养潜质的研究生生源,如何保障研究生真正把精力用到学习和研究上,这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实践探索】

  暨南大学推行“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

  本报讯 不久前,广州暨南大学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博士生3年最高可获20万元奖学金。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宣布,该校从今年5月起全面实施“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

  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3年最少可获得奖学金12万元,最高可达20万元,受益面将达到100%。重金奖学,意在为博士生群体解除经济压力,让他们可以体面地、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

  具体而言,博士生学费3万元/年,由学校代交;第一、二学年享受1000元/月的奖学金,其中第二学年结束后开始动态评审。若入选“攀登计划”,第四年可获5000元/月、8000元/月、10000元/月不等的奖学金;此外,科研突出的博士生将有机会获得优秀论文基金。

  据了解,2007年,暨南大学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作为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博士研究生攀登计划”于同年试点,并接受“暨南大学国华教育基金”资助。该计划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列入计划的博士生可获得5万/年的资助。

  2009年,暨南大学深入总结了培养机制改革试点经验。为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全面提高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建设港澳台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进程,学校决定从2008级的博士生、2009级的硕士生开始,全面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并在“211工程第三期”项目中设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也随之全面实施。该计划实行项目管理形式,分为呈递进式的Ⅰ、Ⅱ、Ⅲ期,目标分别面向校级、省级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每期分别资助奖学金5万元/名、8万元/名、10万元/名,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资助名额。

  “没想到,一下子比我导师收入都高了。”首获殊荣的该校2007级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陈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位本科学习建筑的高材生2007年投入著名产业经济学教授朱卫平的门下,由于在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方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内权威的《经济研究》和《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了颇具影响力的文章,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和考核,直接进入“优秀博士生攀登计划”的第三期。

  “有没有优质生源,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功与否的关键。”据该校研究生部主任郑文杰介绍,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今年在已实施的“研究生优质生源工程”中增加了“优秀推免生科研奖励计划”。即设立一批科研项目,通过支持科研项目而非奖励现金的方式,吸引更多知名高校优秀本科推免生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适度扩大硕博连读的比例,鼓励有突出成果的导师自主招收优秀博士生。

  该校副校长林如鹏介绍,“攀登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目标,但不过多干预过程;奖励创新,但宽容失败。关键在于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从而达到使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目的。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体制改革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

  从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来看,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重心在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也不是培养单位。换句话说,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重心过高。

  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体制改革:

  第一,建立开放型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多中心治理网络。主要是理顺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研究生教育的职责、权力,理顺政府与高校的职责,建立分类管理体制,建立高校、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开放的管理体制。

  第二,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调控全局的能力。中央是最具全局调控能力的宏观调整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是制定全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学位标准,提供财政支持,掌控博士学位授权等。

  第三,落实省级政府统筹权,形成省级政府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研究生教育中的管理和决策功能,根据地区实际,进行学科建设和规划、硕士学位点和学位授予单位的审批及招生计划的编制等,促进地方研究生教育结构和体系优化。

  第四,降低研究生质量保障重心,扩大培养单位的自主权,增强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保障高校自主决定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规模、类型等权利,同时不断健全内部自律机制,履行相应的责任,从全局、长期目标出发,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第五,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机制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监督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大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招生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产学合作,反馈人才培养的质量状况,以便政府和高校及时调节专业设置、类型结构以及培养模式,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系统质量和培养质量。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历年试题
  考研故事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04691号
 
服务热线电话: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本站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