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2006~2007)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2006~2007)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 治 理 论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 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 .80万, 100%B. 40万, 400%C. 40万, 100%D. 80万, 400%
    
    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7.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C.合伙制 D.公司制
    
    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关系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1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 B.20%左右C.30%左右 D.40%左右
    
    15.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800元B.1200元 C.1600元D.2000元
    
    16. 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B.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18.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9.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20.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2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2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26.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32.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他提出
    
    A.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33.主要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禽流感于2005年10月扩散到欧洲、中国、中东及美洲等地。一直被认为是传染病“拒入”地带的俄罗斯、乌克兰、克罗地亚、希腊、瑞典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世界各国都感到了危机。这一事件表明
    
    A.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B.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直接导致了这一全球问题
    
    C.协商对话和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理性选择
    
    D.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客观题答案快速查找:1C2A3D4A5D6A7D8A9B10C11C12D
    
    13D14B15C16B17BCD18ACD19BCD20BC21BD22ABC23AD
    
    24ABCD25CD26ABD27ABD28AC29BC30ACD31ABCD32ABCD33ACD
    
    34.【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实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
    
    (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认识论的内容。
    
    【解题思路点拨】分析题相对来说,难度和分值都比较重,需要认真对待。但是,虽然说分析题比较难,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对于分析题,仔细阅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先通览题中所给的材料,大致确定考查的是哪一科的内容。通常来说,在题目的问题中我们就能得到一定的提示。能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这样,可以限定某个学科中的具体知识点。就本题而言,第一个问题要求用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常理中认为的石兽应顺利而下”这一问题,那么,在答题的时候就要思考,本题要用真理的具体性思考,那么真题的具体性是什么内容?这一内容与本材料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此外,阅读题目时候,一定要读懂题目中的个别关键词,还拿本题的第一个问题来说,“分析其失当之处”,我们不仅要对于其“当”,也就是它的合理之处进行分析,还要对其“失”,错误之处进行论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符合题意。了解题目要考查的某个方面的知识后,再回到原来的步骤,认真阅读材料,不同的是,这次读材料要带着问题去看。理论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材料结合更为重要。
    
    【相关知识链接】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它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认识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关于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二者统一于实践。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6.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A.形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9.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参政权、议政权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展权D.选举权、被选举权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15.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6.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
    
    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22.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D.节省不变资本
    
    2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土地市场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D.劳动力市场
    
    24.G-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资本总公式
    
    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6.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问题主要是指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A.党内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
    
    C.海外人士的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B.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D.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2.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33.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体现了平等观念
    
    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 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 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客观题答案快速查找:1.B2.C3.D4.B5.B6.B7.B8.C9.A10.A11.D12.A
    
    13.C14.C15.A16.D17.AD18.ABD19.ABCD20.ABD21.BD22.AD23.ACD24.
    
    AD25.AC26.BCD27.ABD28.ABCD29.ACD30.ABC31.ABCD32.ABCD33.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难度不大,干扰项的迷惑性也不大,要说有难度的话,就是题干中的古诗所反映的哲学原理到底是什么。但是随后的“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就告诉了考生的考点之所在,直接判断选择答案即可。
    
    【相关知识链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辩证唯物主义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极端的片面性观点:一种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另一种是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这种观点完全否认任何意义上的静止,因而也就必然否认宇宙间有任何确定的事物。这两种观点都已被实践和科学所驳倒。
    
    2.【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可能性中的复杂情况(可能与不可能)的实现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孟子》中的一段话考查考生对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掌握程度。题中材料说的是客观情况,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然后根据“为长者折枝”和“挟泰山以超北海”分析可知,题干中的含义说的是有无根据和条件而不是根据和条件是不是充分,故排除D。
    
    【相关知识链接】把握可能性的复杂情况:(1)区分可能和不可能:认为一事物有可能出现,就是指它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否则,就是不可能。不可能是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因而它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如题中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就具有不可能性。(2)区分现实的可能和非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现实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因在目前无法实现,看起来好似不可能,故称抽象的可能性。但抽象的可能毕竟是一种可能,因而区别于不可能。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条件的成熟,抽象的可能性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3.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划分的人类历史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历史形态。
    
    【解题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不大。根据题干中的“根据人的发展状况”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A项是根据生产力,B项是根据生产关系,C项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相关知识链接】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三个历史形态,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时间经济。所谓“时间经济”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条件的重要命题。马克思把全部人的生存划分为必要生理时间、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三类。在劳动时间中,又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劳动只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料,人基本上只是再生产自身的自然再生产,人只是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剩余劳动时间中,人开始超出自然再生产的范围,但还局限于把自身作为物质生产者进行再生产的界限之内,如生产技能培训等。只有自由时间才是人直接用于发展个人的各种本质力量的时间。人才能真正超出上述必需和外在目的的限制,把自身的发展作为目的,使自身超出自然主体和生产主体,成为自由的社会主体。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社会发展的空间是建立在多数人的贫困基础上的,政治、科学、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盗窃他人的劳动时间”的基础上的,不劳动的那部分人的自由时间是以劳动的那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为基础的。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才被扬弃,财富的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所有的人都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时间,从而不断扩大着人类发展的空间。因此,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意识的独立性问题。
    
    【解题思路点拨】题干中的材料的含义不难把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项说法本身错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相互作用,C项也错误;题干中说的是横向的并列的观点,而不是纵向的继承性,D项也错误。
    
    【相关知识链接】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1)不同步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意识形态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社会发展;有时又会预见到社会存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社会发展。但这只是相对的,过时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新的意识形态也只是在历史条件具备时才可能产生;(2)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会吸收、保留以往的某些意识形态材料,“古为今用”;在形式上继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加以改造、补充和发展,“推陈出新”。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造成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独特的历史,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3)能动的反作用。
    
    5.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本质。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比较隐晦、曲折的表述方式,稍加分析就可得到答案: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充当的是一般等价物。
    
    【相关知识链接】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这一关于货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第一,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二,货币是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商品,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它被社会所公认,成为各种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本身就代表价值,能够用它来衡量和表现各种商品的价值。
    
    6.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超额利润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隔。
    
    【解题思路点拨】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而改变了土地的自然状况,经营者得到的多少在改良前后就有差异,一般而言,在租期内通过改良得到的超额利润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租期到了时,农业资本家在同土地所有者商讨地租的数量时,土地所有者往往要提高地价(即地租),它们之间就产生了对这些超额利润的争夺与分配。
    
    【相关知识链接】(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是指由土地的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级差地租包括两种类型,由土地自身的自然差别(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由对土地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I。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在农业资本家实际交纳给地主的租金中,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甚至还包含着以往在土地上进行投资(施肥、兴修水利工程、机耕等)所要支付的利息。因此,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租金往往大于实际的地租。(2)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者的归属有所不同,级差地租I一般来说完全归地主所有,而级差地租Ⅱ的归属则要取决于地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通常是围绕着土地租期的长短展开的。(3)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来源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通常由最劣等生产条件决定。(4)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绝对地租的具体形成条件,在马克思的时代和当代有所不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它主要来自于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在当代,它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垄断高价,来自于工资和利润的扣除。
    
    7.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借贷资本的实质。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难度不大。A、C、D三项中的资本都是资本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只有B项是同时作为商品而投放的。
    
    【相关知识链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狭小,产业资本一般是自产自销。后来,生产发展、市场扩大,产业资本自产自销越来越困难,要求把买卖商品的业务独立出来,专门由商业资本家去承担。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所以,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是专门在流通中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
    
    8.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毛泽东思想概论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记忆。
    
    【解题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最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没有什么技巧。题型也很简单,这是今后考研真题考查的基本方向,希望考生多从基础知识的识记入手,再做提高性复习。
    
    【相关知识链接】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从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到1938年9月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这使毛泽东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总揽中国革命全局,系统进行中国革命理论的研究。正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又反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思想原则。毛泽东还率先垂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工作,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A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的本质。
    
    【解题思路点拨】着重考查考生对物质第一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唯物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不侧重记忆。本题要在对材料做了正确理解以后才能答对,稍微有难度。
    
    【相关知识链接】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就同其物质器官的关系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就同客观外界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现在: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世界特有的,但它们反映的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却是客观存在的。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即对于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形成不同主观意识。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有时表现为虚假的主观映像,但虚假映像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
    
    18.【答案】ABD
    
    【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到了联系、规律的内涵,以及唯物史观中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解题思路点拨】尽管本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试题并不难做。做本题的关键在材料的最后“喜鹊……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只要找准了这个关键句,联系题后的备选项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链接】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所把握的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1)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而也必须协调发展。社会是一个形成于自然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如何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2)社会和自然界是两种既联系又区别的物质存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3)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平衡。①自然资源有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有限度的;②生态平衡重要。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造成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9.【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创新、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同上题一样,尽管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不难回答。回答本题的关键句是“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抓住这个核心信息,联系备选项选择即可得到答案。
    
    【相关知识链接】由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1)从形成机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活动包括物质变换,因此实践也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共同规律。但同时实践又受到观念指导,在实践中交织着物质和观念的变换。因此实践活动又体现出自然界物质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殊规律,也就是具有能动性的物质运动规律,社会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2)从作用方式上,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离开了人们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3)从表现形式上,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20.【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解题思路点拨】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显然C项有误。
    
    【相关知识链接】以人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看到,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
    
    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①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②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③作为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21.【答案】B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
    
    【解题思路点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但是商品的生产价格还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也即市场价格的变化与商品的价值量有关;当然其变化直接受到了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价格与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变化。
    
    【相关知识链接】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自由竞争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根据供求变化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在存在着垄断的那些部门和领域,价值规律采取了垄断价格的表现形式。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必然转化为生产价格。这具体表现在,当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后,每个部门的资本家为保证自己获得平均利润,就会按照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这时,生产价格取代价值成为市场价格依据供求上下波动的中心。
    
    22.【答案】A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解题思路点拨】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的周转速度和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等因素,但是其中资本的有机构成是负相关,故排除选项B。加快资本周转只能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而不能提高剩余价值率,故C错误。
    
    【相关知识链接】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决定,而剩余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切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而实际上资本家所关心的正是年利润率。所以,利润率与资本周转成正比关系。 (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34.【答案要点】(1)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始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解题思路点拨】回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先看材料后面的问题;二是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时不要过分注意细节,抓住大意即可;三是将材料的两层含义与题后的问题相对照,联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结合材料,边分析边思考、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四是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相关知识链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的。②认识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③认识源于实践并不否定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实践经验,是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通过受教育获取的他人的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流关系。一切真知皆由直接经验发源。但任何人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人类文明成果依靠间接经验传承。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偏废。④认识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生理差异对认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