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09历史学强化笔记-中国近现代史

2009历史学强化笔记-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学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
林辉锋
2008年7月
 中国近代史(上)
 中国近代史(下)
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上)
绪   论
第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四章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
第五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六章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七章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第十一章  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
绪  论
一、参考书目: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
 白寿彝总主编、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第1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晚清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2000年。
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9年。
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2000年版。
 张注洪等:《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补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二、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
1、上限:
(1)20世纪50年代的讨论:
 16世纪中叶或稍后的明清之际:尚钺《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序》,资本主义萌芽。
 1839年:孙守任、来新夏。
 1840年:黎澍、刘大年。
(2)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
 1840年:
 1839年:
 1861年:辛酉政变
 1905年:同盟会成立
 1911年:辛亥革命
(3)部分海外学者的观点:
 17世纪中叶:齐赫文斯基:《中国近代史》
 19世纪初期: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 19世纪50年代:
2、下限的两种主要观点:
(1) 1919年五四运动: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
 1956年,林敦奎。
 李新/陈旭麓
 1988年,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所谓完整的历史时期,就是说这个110年不同于秦汉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朝代,而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社会形态,即在封建社会崩溃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从这样一个特殊的完整的社会形态及丰富的内涵来思考。”
 《近代史研究》、高校教学的传统:“合乎习惯”与“合乎科学”
三、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第一,历史变化迅速、剧烈。
第二,社会变化复杂。不是一个完整、单一的社会形态。
(1)生产方式: 半封建、本资本主义
(2)阶级结构 :
(3)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4)国家主权:半殖民地
四、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理论与观点: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 1853,《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1857,《俄国的对华贸易》;
 1857,《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 1857,《波斯和中国》;
 1858,《鸦片贸易史》;
 1858,《中国和英国的条约》;
 1858,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 1859,《对华贸易》;
 1853,《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2、列宁:
 1900年,《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一卷);
 1912年,《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
 3、毛泽东: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选》第一卷) ;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第二卷):
       “自从一八四O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政治、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至现在的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 《新民主主义论》(《毛选》第二卷)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
(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和线索讨论:
1、讨论的缘起:
 1954年,胡绳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 1957年,《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24篇。
 已有分期法的缺陷。
 学术指导思想和学术背景;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苏联。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分期的论辩:
(1)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胡绳、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 “三次革命高潮说”:以阶级斗争为基本线索、突出“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标准:孙守任、范文澜
(3)以社会经济的表征与阶级斗争的表征结合为标准:金冲及
(4)以综合的标志为标准:刘大年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讨论的再度兴起:
(1)“三次革命高潮”说: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2)“四个阶梯”说:   
  1980年,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3)“民族运动”说:
 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一种兼具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双重要求的混合型运动。”
(4)“两个过程”说:毛泽东
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
(5)“双线”说与“三个阶梯”说:戚其章
(6)“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说:苏双碧
(7)“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说:徐泰来
3、两次讨论时代背景的不同:
(三)国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理论模式及其演变:
1、“冲击—回应”模式(impact-response model):
2、“传统—近代”模式(tradition-modernity model):
3、帝国主义主义模式(imperialism model):
4、“中国中心观”:
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对美国倡导研究中国近代史中以西方为出发点的模式提出挑战,倡导以中国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
5、后现代主义:何伟亚《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利益冲突》
 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五、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趋向:
(一)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1、革命史范式:
2、现代化范式:
3、关于范式:
(二)研究对象:
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研究必须“上下延伸和横向会通” (《走出中国近代史》,《鸿爪集》)。
 陈胜粦:“把鸦片战争放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总体上来研究。”
 张研:19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研究,多“前后割裂”、“上下脱节”。
(三)新材料与新问题:
1、新材料的重要性: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1930 )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然详绎遗书,其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 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吾国他日文史考据之学,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之外。此先生之书所以为吾国近代学术界最重要之产物也。(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1934)
     2、近年来取得的新成果:新旧史料结合
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
 汤志钧:《乘桴新获》
 杨天石:《海外访史录》
 陈红民:《函电里的人际关系与政治》
第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与中国的应对
第一节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大势:
 P3,闭关政策(名词)或闭关锁国
 公行制度:1686年成立的公行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又是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中介。它既具有商业的职能,又具有政治、外交的职能。
 承销外商的进口货物,并为之购出口货物;
 划定出口货物的价格;
 经手交纳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税;
 照管外商的生活,并监督其行动;
 居间传达清政府对外商的指令及外商向清官方的提出的意见、禀贴,具体经办清政府的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
 当时限制外商活动的若干规定:
 外商到广州,须住在为之特别建造的夷馆,不得任意外出闲逛,也不许中国民人接触夷馆;
 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1831年宣布撤消);
 不准外国妇女来广州夷馆居住等等。
 道光皇帝:1842年2月17日才第一次询问英国的情况。
1842年5月1日谕旨:
 “著奕经等人详细询以英吉利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 “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英吉利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
 “其余来浙之孟加利、大小吕宋、双英(鹰)国夷众,系带兵头目私相号召,抑由该国王招之使来?是否被其裹胁,抑或许以重利?”
 “该女主(指维多利亚女王 )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
 1842年5月15日给台湾总兵达洪阿谕旨:
      “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属者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此次遣来各伪官,除噗鼎查系该国王所授,此外各伪职是否授自国王,抑即由带兵之人派调?”
 林则徐: 茶叶、大黄。1839.9.1,“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对敌情的判断。
二、非法的鸦片贸易:
 P6-7,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简答)。银贵钱贱。
三、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 P7-8,许乃济、黄爵兹、琦善、伊里布(选择)。
 P9,林则徐(名词解释)。
 P10,虎门硝烟(名词解释)。

第二节  鸦片战争
一、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 P12,懿律与义律;
 P14,《穿鼻草约》(名词)。
 P15,三元里抗英(名词)。
 P16,璞鼎查。清军各将领牺牲地(选择)。
第三节  战后的中国社会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 P18,《南京条约》的重要内容及危害 (简答、名词)。
 P19,《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名词、选择)。注意各条约的特点。
二、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P21,租界(名词)。
 P23,买办(名词)。
三、民众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 P24,反入城斗争(名词);
四、阶级矛盾的激化:略
第二章  太平天国起义的勃兴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一、洪秀全反清起义思想的形成:
 P28,洪秀全(名词)。
 P30,拜上帝会。学术界的不同看法。
二、金田起义与定都天京:
 P32,金田起义(名词);
 P34,永安封王(名词);
三、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 P36,湘军(名词,2007年选择已考);
 P37,厘金(名词)。北伐将领。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 P40-42, 《天朝田亩制度》(名词)。
二、各项内政措施:
 P42,乡官制度(名词) 。
 P43,圣库制度(名词) 。
 P45,合挥。
三、对外政策:略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挑起战端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P48,“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名词,选择)
 P49,叶名琛、柏贵。“联军委员会”。
 P49,《天津条约》(名词,内容选择)。子口税。
二、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 P52,八里桥之战。一般了解
 P52,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名词)。
三、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 P54-56,条约、侵占的领土(选择)。
第二节  咸同时期的政局
一、满汉势力的消长和湘淮地方势力的扩张:
 P57,湘军、淮军(2007年选择已考)。
二、北京政变:
 P59,北京政变(辛酉政变、祺祥政变,名词)。1924年冯玉祥。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
一、天京变乱:
 P60-63,天京变乱(名词)。
二、重振天朝的努力:
 P63,《资政新篇》(重要,简答、名词)。
 P64,三河大捷(名词)。
    奕纬(1808-1831)
    奕纲
    奕继
    奕詝(1831-1861)——载淳
    奕誴(降为惇郡王)
    奕訢(恭王,1833-)
    奕譞(醇王)——载湉
                ——载沣——溥仪
    奕詥
    奕譓
清代帝王年表 
    庙号/年号/谥号/名讳                           即位年 (年龄)              退位年
    太  祖(努尔哈赤)                            1616                         1626
    太  宗 (皇太极)                             1626                          1643
    世  祖(顺治/章皇帝/福临)                   1643 (5岁)                     1661
    圣  祖 (康熙/仁皇帝/玄烨)                  1661 (7岁)                     1722
    世  宗(雍正/宪皇帝/胤祯)                   1722 (44岁)                   1735
    高  宗(乾隆/纯皇帝/弘历)                   1735 (24岁)                   1796
仁  宗(嘉庆/睿皇帝/顒琰)                   1796 (36岁)                   1820
    宣  宗(道光/成皇帝/旻宁)                   1820(38岁)                    1850
    文  宗(咸丰/显皇帝/奕詝)                   1850 (19岁)                   1861
    穆  宗 (同治/毅皇帝/载淳)                  1861 (6岁)                     1874
    德  宗(光绪/景皇帝/载湉)                   1874 (4岁)                     1908
    宣统帝溥仪                                             1908(3岁)                      1911
耶和华(爷火华)       天父      皇上帝
耶酥            长子      天兄
洪秀全(1814-) 次子      天王      万岁
冯云山(1815-) 三子      南王      七千岁
杨秀清(1821-) 四子      东王      九千岁(天父代言人)
韦昌辉(1823-) 五子      北王      六千岁
黄(杨、洪)宣娇(萧妻)六女
萧朝贵(1820-) 帝婿      西王      八千岁(天兄代言人)
石达开(1831-) 七子      翼王      五千岁
三、太平天国的败亡:
 P67,1862年,陈玉成
 P68,“进北攻南”(名词)。
 P70,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意义(简答)。
第四节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民众的反清斗争
一、两广、两湖的民众起义:
二、西南诸省的反清斗争:
 P71,1856年,杜文秀。
三、东南及东部各省的人民反抗:
 P72,小刀会起义(名词)。
四、西北及北方地区的人民起义:略
第四章  19世纪中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思潮与学术
一、经世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 P75-76,经世派(名词)。
 P77,魏源《海国图志》(名词)。
二、汉宋学的合流:
 P78,方东树《汉学商兑》。选择。
第二节  诗歌与散文
一、宋诗运动与桐城派古文的复兴:
 P80,桐城派(名词)。
二、进步的文学潮流:
 P81,龚自珍。选择。
第三节  科技与译书
 P83-85,人物及主要成就。
第五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应对变局的抉择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
 P86,洋务运动(名词)。前后口号变化。
 P89,《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中美续增条约》 (选择) 。
二、洋务派:
 P89,洋务派(名词),代表人物(选择)。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展开
一、创办军事工业:
 P92,江南制造总局(名词)。
 P94-97,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名词)。其他军事工业的名称及创办者(选择)。
二、创办民用工业:
 P98-101,轮船招商局(名词)。其他民用工业的名称及创办者(选择)。
 P102-103,官督商办(名词)。
三、编练新式海陆军:
 P104,“练军”(2007选择已考)。
 P104-105,“阿思本舰队事件” (名词)。
 P105,第一支新式海军舰队福建水师。北洋水师。海军衙门(选择)
四、举办新式教育事业:
 P106-107,京师同文馆(名词)。第一所新式学校。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 P108-110,各新兴行业代表企业及创办者(选择)。
 P110-111,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了解即可。
二、新的阶级力量:
 P111-113,产生的时间。
三、早期维新思想:
 P113,代表人物(选择)
第六章  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一节  中国的边疆危机
一、美日侵略台湾:
 P117,《中日北京专约》 (名词)。
二、英国侵略滇藏:
 P118,马嘉里事件(名词),《中英烟台条约》(名词)。
 P120,《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三、俄国侵略新疆:
 P122,海防、塞防之争(名词)。
 P122-123,左宗棠收复新疆。了解。
 P124,曾纪泽与《中俄伊犁条约》。
第二节  中法战争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清政府的对策:
 P126,刘永福与黑旗军(名词) 。
 P127,中法战争爆发。
 P128-129,甲申政潮(甲申易枢之变,名词)。
二、马尾海战与镇南关大捷:
 P129,北黎冲突。
 P130-131,马尾海战(名词,选择)。
 P132,镇南关大捷(名词)。
三、清政府乘胜求和:
 P135,《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危害(名词,选择)。
第三节  中日战争
一、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阴谋:
 P135,《江华条约》(选择)。甲申政变(名词)。《天津会议专条》。
 东学党起义。
 P137,帝后党争(名词)。
 P139,丰岛海战(名词)。
二、日军的野蛮进攻和清军的败绩:
 P139,平壤战役(名词)。
 P140,黄海海战(名词)。刘步蟾,邓世昌。
三、《马关条约》的订立与三国干涉还辽:
 P144-147,《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重要,简答)。
 P146,三国干涉还辽(2008年选择已考)。
四、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 P148,唐景崧(台湾巡抚,“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等。
第七章  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
一、“和平吞并”与割地狂潮:
 P150-154,表现在哪几方面(简答)?哪个国家最先取得哪项特权(选择)?
 P152,《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名词)。
 P153,租借地(与“租界”不同。名词、选择)。
二、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P154,“门户开放”政策(名词)。
第二节  维新派救国的新取向
一、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
 P155,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08年简答相关)。
二、康有为的早期变法活动:
 P156,康有为。
 P158,廖平。万木草堂。
 P158,《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名词)。
 P158,“公羊三世说”。了解。
三、维新运动的开展:
 P157-164,康有为上清帝各书的主要内容(选择)。
 P159,“公车上书”。
 茅海建: 《“公车上书”考证补》,《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4期。

“公羊三世说”
十三经
•《诗》、《书》、《礼》、《易》、《乐》(失传)、《春秋》(左丘明传)
                                                                                                       (公羊高传)
                                                                                                       (谷梁赤传)
•唐中期:《仪礼》、《礼记》、《周礼》
•唐后期:《论语》、《孝经》、《尔雅》
•五代至南宋:《孟子》
 《春秋•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
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把所见“所见”、“所闻”、“所传闻”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概念。
(鲁国12世,242年)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所传闻世”,计96年)             (“所闻世”,计85年)   (“所见世”,计61年)
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世;”“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
 从“公羊三世说”到“大同三世说”:
“据乱世” :秦统一以前                 ——秦汉迄今
“升平世”:秦、汉后至康所处时代——君主立宪制(小康)
“太平世”: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共和制(大同)
 P160-161,各重要知识点,选择。
 P161-164,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及意义(重要,简答)。
第三节  戊戌变法和政变
一、百日维新:
 P164-165,《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定国是诏》。
 P166,百日维新(名词,选择)(关于发展工商业部分,2008年简答已考)。
二、戊戌政变:
 P167,北洋三军(选择)。
 P169,“戊戌六君子”(名词)。

 茅海建: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正、修正》 ,《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
三、戊戌变法的意义:
 P169-17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意义(重要,简答)。
第四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 P172-173,天津教案(名词)。
 P173,巨野教案(名词) 。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
 P174,张汝梅、毓贤(选择)。
 P176,己亥建储。大阿哥。
三、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的高涨和全国的响应:
 P178-180,相关知识点。
四、义和团的组织和口号:
 P182-183,义和团的口号及评价(简答)。
第五节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八国联军入侵和清政府宣战:
 P184-186,相关知识点。
二、京津军民的战斗和八国联军的暴行:
 P187-188,聂士成。“都统衙门”(选择)。
三、“东南互保”和沙俄侵占我国东北:
 P189-190,“东南互保”(名词)。
四、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与《辛丑条约》的订立:
 P191,瓦德西。
 P192-19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重要,简答题)。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进化观
 P195-197,康有为“公羊三世说”。严复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了解。
第二节  “诗界革命”
 P198-199,梁启超,黄遵宪(选择)。
第三节  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
 P200-201,各相关知识点(选择)。
第九章  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的覆亡
第一节  20世纪初年的中国社会状况
一、帝国主义侵略的新态势:
 P203,《通商航行条约》。
 P206,1904,日俄战争、《朴茨茅斯条约》 (选择) 。
二、清政府推行“新政”:
 P207,1901-1905年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重要,简答)。
 P208,督办政务处(名词)。 《江楚汇奏变法三折》(名词)。
 P208,废科举(2007年史料分析已考)。
 P209,振兴商务,奖励实业(2008年简答已考)。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P211,第一家私营银行,信成银行1906(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选择)。
四、民主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主义运动
 P213,长沙抢米风潮(名词)。
 P214,拒俄运动、拒法运动。抵制美货运动(名词)。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 P216,兴中会。广州起义。选择。
 P217,保皇会。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 (名词)。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小团体的相继出现:
 P218-2223,相关知识点。“《苏报》案”(名词)。
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 P224-225,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评价(重要,简答)。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简答) 。
第三节  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
一、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 P226-230,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评价(重要,简答)。
二、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 P231,各次起义及领导者(选择)。黄花岗起义(名词)。
第四节  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
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势力的兴起:
 P234-235,预备立宪公会。政闻社(名词,选择) 。
 P235,《钦定宪法大纲》(名词)。
二、国会情愿运动的失败和反清力量的交汇:
 P236-237,国会请愿运动。皇族内阁(名词)。
 P238,保路运动(名词) 。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武昌起义:
 P239,共进会、文学社(名词) 。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P242-244,相关知识点,选择。
三、南北和谈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P246-248,相关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名词)。
第十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与复辟
一、“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宋教仁遭暗杀:
 P250,统一党,民社,共和党。
 P251,国民党(名词)。
 P252,1913年,宋教仁遇刺。
二、“二次革命”失败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P253,进步党。
P253,“二次革命”(即赣宁之役。名词)。
P254,白郎起义。“第一流人才内阁”(2007年选择已考)。
P255,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顺序,选择。
三、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 P256,“二十一条”(名词)。筹安会(名词)。“全国请愿联合会”。
 P257,中华革命党(名词)。
 P257,欧事研究会(名词)。
 P257-258,梁启超、蔡锷与护国运动(名词)。
第二节  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P259,各派军阀。皖系势力最大(选择)。
 P260,府院之争(名词)。
 P261,丁巳复辟(张勋复辟,名词)。
二、段祺瑞卖国独裁和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 P262,西原借款、《兰辛石井协定》(名词)。
 P262,“护法运动”法指的什么法?
三、帝国主义趁火打劫:
 P264-265,西藏问题,“麦克马洪线”。
 P265-267,外蒙古问题(考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节  中国的曙光
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 P268-269,申新纱厂(2007年选择已考)。注意其他典型企业。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P27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开始的标志,主要内容。历史意义(重要,简答)
第十一章  20世纪初年的科学与文化
第一节  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兴起
 P275,梁启超与“史界革命”。选择。
 P278,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第二节  小说与戏曲
 P278,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 P280,李宝嘉、吴沃尧(我佛山人)。选择
 P281,林纾。京剧。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
 P282,“癸卯学制”(名词)。
 P284,中国地学会。中国科学社(名词)。
中国近代史(下)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5-1923.12)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1927.7)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8-1931.9)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9-1937.7)
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扩展格局的形成(1937.7-1941.12)
第六章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12-1945.8)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9-1949.10)
第八章  哲学  科学  文化思潮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5-1923.12)
第一节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二、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政治措施:
 P3,政事堂(名词)。
三、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
四、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
 P8,荣氏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2007年选择已考)。
 P8,鸿生火柴厂。永利硷厂(选择)。
五、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P11,互助社。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2008年名词3已考)。国民社。新潮社。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P12-1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007年简答2已考)
P13,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P14,李大钊宣传共产主义。
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思潮的竞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P14,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P15,三个卖国贼。
 P17-18,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简答)。
二、“五四”后新思潮的竞起:
 P20-21,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平民主义教育(名词)
 P22,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选择。罗志田。
 P23,1920年,社会主义论战。罗素。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P27,中共一大。时间,代表。
四、工人农民等群众运动的初步开展:
P2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词)。
P28,香港海员罢工(名词)。
P29,京汉铁路大罢工(名词)。林祥谦、施洋。
P30,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第三节  各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
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共产国际体系的对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P3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词)。1919,共产国际。《九国公约》。选择。
 P34,1922年中共二大,正式加入共产国际。
二、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
 P34,直系首领。段祺瑞“定国军”;曹锟“讨贼军”(蔡锷护国军;段祺瑞讨逆军;张作霖“安国军”)。选择。
 P37,反直三角同盟(名词)。

第四节  社会各界改造中国的主张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一、国民经济发展的迟滞与民众的痛苦生活:
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造主张:
 P38-39,“好人政府”(名词);王宠惠(选择)。
 P39,联省自治(名词)。
 P40-41,制宪救国、废督裁兵、工兵计划(名词)。
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 P41-44,中共二大,制定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四、孙中山关于政治出路的寻求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 P44,1919.10,中国国民党(2008年选择已考)。
 P45,1923,《孙文越飞宣言》(重要,名词)。
 P45,1922,西湖特别会议(选择)。
 P46,中共三大,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1927.7)
第一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
 P48,国民党一大宣言,三大政策。
二、孙中山系统阐述三民主义:
 P49-51,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重要简答)。
 P50,五权宪法。
三、革命武装的建立  革命势力统一广东:
 P51,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重要名词)。
 P52,国民政府成立。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变:
 P53-54,北京政变。了解
 P54,国民军。溥仪出宫。
五、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国民会议运动、善后会议:
 P54-55,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名词)。
 P56,“反基督教”运动(名词) 。
 P57,国民会议运动、善后会议(名词)。孙中山逝世
六、五卅运动、全国群众运动高潮:
 P58,农民运动讲习所。
 P58,中共四大,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和为迎接革命高潮须做的革命工作。
 P59,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 P60-61,五卅运动。
七、张冯吴孙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反奉倒段斗争:
 P63,郭松龄。了解即可。
 P63-64,金法郎案、首都革命、三一八惨案(名词)。
第二节  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加剧和公开分化
一、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廖仲恺被刺事件:
 P67,1925.8,廖仲恺被刺。了解。
二、戴季陶主义与反戴季陶主义  国共两党政治理论斗争的激化:
 P67-69,戴季陶主义。了解。
三、西山会议派的出现和反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 P70,西山会议派(名词)。
四、三二O事件  整理党务案:
 P71,三二O事件(中山舰事件,名词)。
 整理党务案(名词)。
第三节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从高涨到失败
一、北伐前的政治军事形势  北伐的胜利进军:
 P74,北伐的三个目标(选择)。
二、迁都之争和国民政府的北迁:
三、群众革命斗争的大发展  上海工人的武装起义:
 P79,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P79-80,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名词)。
 P81-82,《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四、蒋介石与帝国主义的勾结  “四一二”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安国军政府的成立:
 P84,《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告两党同志书)》( 《汪陈联合宣言》,名词)。
 P84-85,“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P86,张作霖,安国军政府。
五、武汉国民政府的转向  中共的应急对策  徐州会议和七一五“分共” 国民革命的失败:
 P88,1927.4.27,中共五大,汉口,如何指定正确的政策,应付目前局势以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 P90,徐州会议使国民革命走向完全的失败(选择)。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8-1931.9)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第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 P95,济南惨案(名词)。张作霖之死。
 P96,东北“易帜”(名词)。
二、国民党“训政”的开始和中央政权机构的完备:
三、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内政:
 P98-100,国民党统治初期巩固统治的措施(简答)。
 P99,裁厘。了解。
 P100,大学区制、中央研究院(名词)。
四、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外交:
 P101,改订新约(名词)。
 P102,中东路事件。了解即可。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展
一、革命低潮和中共八七会议:
 P103,八七会议(名词)。
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和苏维埃口号的提出:
 P106-107,三大起义(名词,选择)。
 P109,中共六大。莫斯科

第三节  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
一、国民党各派势力间的战争和政治争斗:
 P111,新桂系代表人物。了解。
二、中原大战及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 P112-114,中原大战(名词);中原大战对中国局势的影响(简答)。
三、国民会议的召开和《训政时期约法》的公布: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和中共的白区秘密工作
一、革命根据地的初创:
 P115,三湾改编(名词)。
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三、中共白区秘密工作:了解即可
四、苏区土地革命和红军反“围剿”战争:了解即可。
五、共产党内的路线之争:了解即可。
 P129,王明(陈绍禹);博古(秦邦宪)。
六、扩大化的肃反:了解即可。
第五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一、第三党的组建及其平民革命论:
 P133,第三党(名词)。邓演达
二、改组派的成立及其“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活动:
 P135,改组派(名词)。
三、人权派的“争人权”及其“演进改革”论
 P137,人权派(名词)。
四、中国托派的活动和主张:
 P138,一般了解即可。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9-1937.7)
第一节  “九一八”国难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
一、从“九一八”到“一二八”  东三省沦亡  伪满洲国成立:
 P141,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上海停战协定》(名词)。
 P142,伪满洲国。选择。
二、抗日民主浪潮的高涨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 P144-145,国难救济会。国难会议(名词)。
三、蒋汪胡之间的斗争  蒋介石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P146,李顿调查团。一般了解。
四、中共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发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项基本政策:
 P24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日本向关内扩张和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
一、国民党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上统治的加强:
 P150,中央俱乐部;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名词)。
 P151,“新生活运动”(名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
二、三十年代前期的经济状况:
 P153,“四行二局”(名词)。
三、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和具体活动:
 P156,乡村建设派;平民教育派(名词)。
四、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侵略扩张  长城抗战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失败:
 P157,长城抗战,《塘沽协定》(名词)。
 P158-159,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名词)。
五、抗日民主运动的持续发展  国民党继续执行对日妥协政策:
 P160,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天羽声明”(名词)。
第三节  苏区工农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一、苏区的各项建设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二、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红军被迫长征:
三、遵义会议  三支主力红军会师  宁夏战役计划的流产和西路军的惨败:
 P167-168,遵义会议(重要名词)。
 P169,红军会师。西路军。一般了解
四、南方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 P170,东北抗日联军(名词)。

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一、华北事变  中共“八一宣言”的发表 一二九运动:
 P172,“华北事变”、“何梅协定” (名词) :
 P174,《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名词):
二、中共政策的重大转变  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 P176,瓦窑堡会议(名词)
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国民经济的复苏:
 P181,废两改元(名词)
 P182,法币改革(名词)。
四、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国民党公布“五五宪草”
 P185,“七君子事件”、“五五宪草” (名词)。
第五节  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
一、两广事变  绥远抗战
 P187,两广事变、绥远事变(名词)。
二、中日谈判的搁浅:
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P189-191,西安事变(名词)。各方对西安事变的态度(简答)。
四、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国共会谈  全国团结抗日决面的形成
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扩展格局的形成(1937.7-1941.12)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全国团结抗战开始
一、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  各界抗战活动的开展:
 P198-200,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名词):
 P201-202,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名词,选择) 、新四军(2007年名词已考);
二、国共谈判达成协议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地方势力出兵抗战:
三、中间政派的抗战主张:
四、中国抗战的国际反响 国际友人、华侨华人对抗战的支援:
 P204,《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名词)
第二节  日军全面进攻  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
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
一、日军全面进攻  太原会战:
 P206,太原会战(忻口会战,名词)。
二、中共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战略与战术原则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 P206-207,洛川会议(名词)。
 P209,平型关大捷(名词,选择)。
 P209-210,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根据地分别由八路军哪师建立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政府。
三、南京失陷  国民政府内迁和宣布长期抗战:
 P211,南京大屠杀(名词)。
四、沦陷区伪政权的建立:
 P2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般了解
五、台儿庄大捷和徐州撤退:
 P213,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名词)。
第三节  国民政府向战时体制的变化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政府建立战时体制:
 P215,国防最高会议(名词)。
二、国民参政会的设置  宪政运动:
 P216,国民参政会(名词)
三、国民政府的战时政策及其实施:
 P218,精神总动员会(名词)。
 P219,战时经济政策(重要简答)、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名词)。
 P220,国民政府战时外交的三大特点(简答)。
 P220,“新县制”(名词)。
四、武汉会战  广州沦陷:
 P221,武汉会战(名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四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
 P223,张自忠。
二、日本的诱降政策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全国对汪集团的声讨:
 P223,三次近卫声明。汪精卫。
三、国共关系的逆转和摩察事件的发生  皖南事变:
 P227,皖南事变(名词,新四军2007年已考名词)。
四、阶级关系的变动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 P229,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名词)。
第五节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  职工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一、职工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百团大战:
 P232,阿部规秀(选择)。
 P234,百团大战(名词)。
三、关于三民主义的争论  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 P238-241,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怎么形成的(简答)?
四、汪伪政府的成立  日伪在沦陷区的统治和经济掠夺:
 P242,汪伪国民政府。了解
第六章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12-1945.8)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战局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 P246-247,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美国志愿航空队。了解
 P248,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国民党共产党对太平洋战争的反应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注意与世界现代史相关部分结合复习
三、中国战区的成立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P251,中国远征军(名词)。
四、废除不平等条约  开罗会议   《联合国宪章〉
 P252,废除不平等条约 。美英。
 P253,《开罗宣言》(重要名词)。
第二节  相持阶段后期中国的战局和政局
一、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
二、敌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  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战:一般了解
三、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
 P260,三三制(名词)。
 P262,大生产运动(名词)。
 P263,延安整风运动(名词)。
四、国统区经济的变化  国民党政权腐败的加剧:
五、《中国之命运》的发表和中共对它的批判:1943,了解
六、欧洲战场的重大胜利 美军对日军展开反攻:世界史

第三节  民主运动的再兴起  着眼于战后的各种政治主张的发表
一、豫湘桂战役和中国军队的大溃败  中国军队在滇缅战场的胜利:
 P276-277,豫湘桂战役(名词)。
二、国统区人心的巨变  民主运动的再兴起: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最后阶段的声明:
 P282-285,中共七大(名词)。

五、中国思想界对战后世界问题和中国问题的大讨论: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雅尔塔会议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 P292,雅尔塔会议(世界史复习)。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要名词)。
二、美军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苏联对日出兵  中国军民大举反共
 P293-294,相关知识点。
三、日本侵略者垂死挣扎和战败投降:
四、中国的受降  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 P296,中国的受降。战犯及汉奸的处置。了解
 P297-29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简答)。
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9-1949.10)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二、三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各民主党派的活跃:
 P305-306,各民主党派的成立。了解
三、重庆谈判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签订:
 P307,重庆谈判,《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名词)。
四、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和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
 P309,《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五、马歇尔“调处”  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一、全国性内战的爆发:
 P318,内战全面爆发。
 P319,下关惨案(名词)。
二、国民党军对解放军的进攻及其被击破:
 P322,孟良崮战役(名词)。
三、“中美商约”的签订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
 P32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名词)。
四、国民党的“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
 P324,“制宪国大”(名词)。
 P325,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
五、中间路线的宣传及其破产和“南北朝”的幻灭: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一、三路大军南下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
 P329-330,三路大军。
 P330-331,《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双十宣言”,名词)。
三、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和“行宪国大”:
四、国统区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民盟三中全会的召开:
 P336,五二O血案(名词)。
五、解放军在各战场的继续进攻  中共召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和各民主党派的响应:
 P339-340,五一号召(名词)。
六、关于中国出路的讨论:一般了解
第四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三大战役的胜利:
 P344-347,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名词)。
二、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和蒋介石集团在政治军事上的挣扎:
 P348-349,金圆券(名词)。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建设原则的讨论:
 P350-35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名词)。
四、北平和谈的破裂 解放军渡江作战  解放南京:
五、《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P355-356,了解。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P357-358,《共同纲领》(名词)
第八章  哲学  科学  文化思潮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
一、批判旧道德宣扬新道德:
二、新文学的出现:
 P363-364,代表人物
三、东西文化问题和人生观问题的争论:
 P365,科学与玄学论争(2008年选择题已考)。
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文化思潮
一、“全盘西化”论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
 P365-366,陈序经。 “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选择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
三、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中西兼具的风俗文化
一、重商风气的形成:
二、中俗的西化:
三、中西风俗共存共容:
 李少兵:《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创作
 P375-385,重要人物、代表作及主要成就。
一、自然科学:
二、哲学:
三、社会科学:主要是史学。
四、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史
第一章  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0-1956.9)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9-1966.5)
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5-
          1976.10)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6.10-1991.12)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蓬勃开展(1992.1-200.12)
第六章  哲学  科学  文化
第一章  旧中国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0-1956.9)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全国大陆的统一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 P5-6,西藏的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选择) 。
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
 P8,没收官僚资本(选择) 。
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任务的提出: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和全国抗美援朝运动:
 P15,抗美援朝运动(名词)。
五、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清除旧社会遗毒的工作:
 P21,土改总路线(选择)。
 P23,1951《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六、工商业的调整  “三反”“五反”运动:
 P29-30,“三反”、“五反”运动(名词)。
七、新民主注意文教方针的贯彻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 P34,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名词)。建国后第一次“学术批判”运动《武训传》(选择)。
八、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整顿 《毛泽东选集》的出版  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工作的开展:
 P4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择) 。
九、外交工作的开展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一边倒”、《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词)。
十、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第二节  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定:
 P5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选择) 。
 P54,一五计划(1953-1957)(2007年选择已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P5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择) 。
三、共产党内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四、对外关系的新发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P64-66,1954,日内瓦会议(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08年选择已考)。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万隆精神”(重要,选择)。
五、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肃反斗争:
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P81,1958,民族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除西藏和其他一些人口稀少地区)(选择) 。
 P86,“四马分肥”(选择)。
 P90,和平赎买(选择) 。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 P94,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成就(选择)。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956.9-1966.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提出:
 P101,195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选择) 。
 P104,1956,“双百方针”(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P107,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及经济建设方针(选择)。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P117,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选择)。
四、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和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一、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 P130,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选择) 。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左”倾思想的泛滥  对“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和“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
 P143,1957年7月5日,马寅初《新人口论》(选择) 。
四、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武装挑衅  平定西藏叛乱:
 P147,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式成立(选择)。
五、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 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六、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
七、“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 P166,“大跃进”期间的建设成就(选择) 。
第三节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农村政策的调整: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制定:
 P172,八字方针(选择)。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各方面工作条例的制定:
四、“七千人大会”  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苏争论  外交工作的新开展:
 P193,1965-1968,抗美援越。了解。
二、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进一步阐述:
三、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
四、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十年建设的成就:
P207,1964年,三线建设。
P209-210,建设成就(选择)。
第三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66.5- 1976.10)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全国性的大动乱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和全面发动  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
二、上海“一月风暴”全面夺权与“二月抗争”  全国陷入混乱:
 P228,1967,“二月抗争”(“二月逆流”)(选择)。
三、中共九大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系统化:
四、国民经济的动荡与恶化:
第二节  “斗、批、改”运动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受挫
一、全国范围的“斗、批、改”运动:
二、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林彪反革命集团抢班夺权阴谋被揭露和策划反革命政变的失败:
三、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
四、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举步:
 P247-248,建设成就(选择)。
五、外交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局面:
 P249-25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个世界理论(非常重要,选择)。
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节  “批林批孔”  “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一、 “批林批孔” 运动与“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二、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
三、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和各条战线的短暂整顿:
四、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灯、反击右倾翻案风”  国民经济的再次恶化:
五、“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P271-272,“四五运动” 。
 P272,1976.7.28,唐山大地震。
第四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1976.10-1991.12)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
一、揭发批判“四人帮”:
二、“两个凡是”的提出和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
三、中共十一大和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四、以科教战线为突破口纠正“左”倾错误:
五、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P294-297,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要,名词,选择)。
六、放宽农村政策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第二节  拨乱反正  实现国家
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的伟大转折:
 P300-30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名词,选择)。
二、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三、“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国民经济的调整:
四、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 P3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五、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  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
 P325,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选择)。
六、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初步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加强:
七、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P333-33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了解。
第三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 P337,1982年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
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
三、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四、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 P353-354,对外开放格局(选择)。
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发展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
七、整党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八、“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国家统一的推进:
 P362-366,相关知识点(选择)。
九、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对外政策的调整:
 P368,《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P371,邓小平,和平与发展(重要,选择)。
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贯彻
一、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
 P375,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选择)。
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 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
三、1989年政治风波:
四、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新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形成:
五、抓紧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六、继续治理整顿、深化改革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
七、对外关系的新格局和外交工作的新开展:
 P402,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选择)。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蓬勃开展(1992.1-200.1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到来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1992
二、中共十四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 P42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
第六章  哲学  科学  文化
一、哲学:
二、经济学
三、政治学  法学
四、社会学
五、教育学 心理学
六、历史学  考古发现
七、文学  艺术
八、自然科学  技术
九、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