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科幻文学专业)考研试题及笔记

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科幻文学专业)考研试题及笔记


2007
中国文学史(古代部分)

名字解释(每题5分):
1 《文选》 2 唐宋八大家 3 杂剧
简答题(每题15分):
1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并各举一例说明。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论述题(二选一,30分):
1 比较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歌
2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的异同
 
中国文学史(现当代部分)
名字解释(每题5分):
1 《财主底儿女们》 2 《雅舍小品》 3 《会唱歌的鸢尾花》
简答题(每题15分):
新月派的艺术主张
京派的整体风貌
论述题(二选一,30分):
老舍的《四世同堂》的艺术风格
以《屈原》《蔡文姬》说明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和局限

外国文学史

名字解释(每题5分):
1 《草叶集》 2 套话  3 东方文学
简答题(每题15分):
1 莫里哀的《伪君子》 对古典主义的运用和突破
2 高尔基的《母亲》对奠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30分):
论述哈代的长篇小说的悲剧特色
 
文学理论(含比较文学)

名字解释(每题5分):
1 隐含的读者  2 视角  3 简化
简答题(每题15分):
1 形式创造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2 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区别
论述题(30分)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三大传统
 
第一时间为您奉送,欢迎路过留名。
大家看到了吧,被我命中了吧:
“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下面是我整理的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换参考书了,仅供参考。
 
 
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用这本书的,贴出来再说吧!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3 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宏观性: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宏观的比较剖析,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胸怀。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
世界文学:歌德最先提出的一种文学发展的美好远景。
总体文学: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没有规定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

 

可比性(0X年名词解释):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意义、价值进行研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和推动世界文学进步。

 

《管锥编》:钱锺书所著,1979年问世,标志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从具体作品和具体的文学现象出发,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规律,在中西文学和中西文论的阐发研究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和接受研究。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平行研究: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阐发研究: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接受研究: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即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是受到接受美学影响的、充分考虑读者的参与作用的研究类型。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文类学、主题学、媒介学、形象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比较诗学等。

 

文类学(06年名词解释):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通过对同一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流变的历时,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以及这种流变和处理的根源。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媒介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的三大类研究。

 

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的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对中国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中西比较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