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14考研复试四大类型:重理论型

2014考研复试四大类型:重理论型


  13大门类,39种专硕,复试方法千变万化,形式多种多样。抽丝剥茧,复试类型不过四种:重实践型,重英语型,重实验技术型和重理论型。

  重理论型复试:流派著作要了然于心

  复试法则:

  1.笔试的部分必须保证通过,答题的时候注意从理论体系而不是表面的常识性作答。

  2.考生要做到有容乃大,要对该专业的重要著作、重要学术大家、重要人物等非常了解。如考河北大学的宋史要对漆侠先生的著作非常了解,考法理学要对沈宗灵等教授的著作有所了解。

  3.考生要对报考专业所涉及的交叉学科有所了解,如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甚多,法理学和哲学交叉很多。

  4.挑一两本相关著作精读,如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和陈来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至于其他的则完全可以只看序言、简介以及结语,对全书或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目前此领域的前沿观点以及学术动态。

  专业分析

  考研复试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考查内容会与初试有很大的不同,比初试时更具专业性。以历史学为例,历史学专业在复试的过程中会注重理论基础功底的考查。历史学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基础的专业,类似哲学、法学等专业。虽然同是重理论基础的专业,法学、哲学专业在考研初试和复试时都注重理论基础的考查,但历史学更加典型。历史学考研,初试无疑更注重基础,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初试时只要把书读通,读懂,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如果复试的时候再单纯地靠这些知识上阵的话,那多半会得到一个下次再来的结果,因为历史学复试考查的重中之重就是考生的理论基础功底而不是基础知识。

  在河北大学的历史学复试中,专业课笔试的考题对于理论基础的要求很多。面试的时候,几位导师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理论基础方面。比如会问到当前史学界的史学理论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有过哪些著作,各种史学理论的异同,等等。我想这不单单是探探同学们的理论基础如何,更是要让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研究生阶段和本科时不一样了,本科时只是掌握住基本史实,有基本的阅读分析能力即可,而研究生阶段则是要以理论为武器,去攻破一个个史学难题,去发现它背后的规律和真相。

  我有几个同学报考的是其他学校的历史学,在他们的复试过程中同样侧重对理论基础的考查。由此可见,注重理论基础是历史学复试的重中之重。简言之,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理论基础,那么复试时就有了很大的胜算,以后的研究道路也会比较好走。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储备,且不说以后的研究生涯会如何,恐怕连复试是否能顺利通过都会是个问题。

  一般而言,复试中重理论基础的专业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科学中的文、史、哲、法等学科,如历史、哲学、法理学等专业;另一类是自然科学理学中的理论数学、理论化学等专业。

  在复试中,导师对于考生理论基础功底的考查主要是在面试的提问环节进行,问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某一问题深入细致的提问,一是对交叉学科的提问。针对此,考生一方面要做到有容乃大,要对该专业的重要著作、重要学术大家、重要人物等非常了解,如考河北大学的宋史要对漆侠先生的著作非常了解,考法理学要对沈宗灵等教授的著作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报考专业所涉及的交叉学科有所了解,如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甚多,法理学和哲学交叉很多。

  复试成绩在河北大学官网上公布出来后,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同学们的面试成绩。对比之下惊讶地发现,面试成绩高的大都是科班出身的同学,或者是在谈论时提到自己比较注重历史理论基础的同学。讲到这里,导师们在复试时究竟看重什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了。考生想要在复试中顺利通过,甚至脱颖而出被导师记住,在理论基础方面多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

  现场亲历

  虽然河北大学在中国高校中的排名并不靠前,仅在百名左右,但是其社会科学排名在前五十。宋史研究中心在全国的众多高校中位于前五之列,当年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在此教学,宋史学界名流多云集于此。虽然他老人家早已过世,但是如我一般追慕老人家遗风而来报考的学子仍然不在少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考研竞争向来比较激烈。

  在初试之后,我心中没有进入复试的把握,于是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开始上班在得知进入复试之后惊喜之外也有着深深的担忧。第一,在本科阶段,我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我是个跨专业考生,虽然有句话叫“文史不分家”,但和科班出身的同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第二,我初试成绩也不好,总成绩310分,英语太低,才39分,排名较低。第三,由于之前的判断失误,虽然在得知进入复试之后很快辞掉了工作,但是留给我的复试准备时间已经很少了。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我找到了在读的一位师兄,向他取经。师兄很热情,传授了很多经验,其中他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笔试的部分必须保证通过,答题的时候注意从理论体系而不是表面的常识作答。第二,之后的面试环节一定要多加注意,导师会从你的自我陈述中挑几个问题来问,并且河北大学的宋史研究中心的导师非常注意学生的理论基础。如果这方面表现不错,那么胜算就比较大;如果这方面表现不佳,那么就比较危险了。

  我得知导师注重考查理论基础就有些不知所措了,理论基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现在离复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该怎么办呢?师兄听了我的疑问,狡黠地笑了笑说:其实有一个方法,挑一两本相关著作精读,如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和陈来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至于其他的则完全可以只看序言、简介以及结语,对全书或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目前此领域的前沿观点以及学术动态。另外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大陆一些名家,有精力的话最好还要看看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关于史学界的最新声音,关注一下与史学研究有关的论坛等,这样面试时在理论基础这一块,就基本可以有那么一点底气了。最后师兄告诫我,这不过只是应付眼前的复试的方法,考进来以后可要静心地积累沉淀,不然不是帮了你,而是害了你。

  按照师兄的建议,我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一直坚持到了复试结束。在第一天的专业课笔试答题时,在将题目的常识性史实写完之后,我又将一些理论知识写进去了,让答案更加丰满。复试第二天就是综合素质面试,河大的面试中没有英语口语这一项,所以综合素质面试也就等同于专业课面试了。在我的面试中,共有八九位老师,他们的座位呈U字形,旁边还有几位学长旁听。先是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接着便有两位老师问我为什么要跨专业考历史学,都已经工作了为什么还要考研等常规问题。这些问题我准备得很充分,回答得自然很顺利。在这常规的问题之后,重头戏来了,先后又有三位老师提问: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报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这个方向,有什么具体的研究计划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想过,其实思想文化史并不是史学中的热门方向,而经济史、政治史、法律史才是。但是目前的社会现象却非常奇怪,有些事件更是荒唐可悲、可耻、可笑,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混乱,价值观不断地被扭曲,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才做出荒唐甚至犯罪的事来。我想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先贤的智慧,抓住他们思想中对现实社会能够给以启发或者感悟的东西,让人们重见先辈的思想光芒,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这也算是学史对社会的一点贡献了吧。(老师的点评是:还不错,这学生有点学术性思维。)

  第二个问题:你能说一下唯物史观是怎样的,还有它跟社会史观的区别吗?

  回答:(到这个问题后,我心内先是一阵窃喜,因为在没有那位师兄指点之前,这个问题我是绝对回答不出来的,而现在看来,很简单。)唯物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史学观,主要突出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活动,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而社会史观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考查人类历史活动时它是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主的,而并不是以重大历史活动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前者是目前我国史学界的主流史观,在做研究时,学者们也多是以此为依据的。

  第三个问题:悠悠历史长河中,宋史只是其中一页,你能就目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谈一下通史与断代史之间的关系吗?

  回答:(老师提问完这个问题后,我就知道此次面试终于能够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因为恰巧在漆侠先生教诲后学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过。)通史与断代史的关系就是通与专的关系,两者不可顾此失彼,应当兼而顾之。在专的基础上通,在通的基础上专,这才是处理两者关系的正确方法。如果只搞通史而不搞断代史,那就必然把通史停留在一般化、表面化的水平上,根本不可能从各个时期历史发展的特殊面貌中描述波澜起伏、变化不已的古代史发展的总过程以及总规律。反之,如果只搞断代史而不与通史密切结合起来,这就必然如古人所说,“断代为史,失其陈陈相因之义”,人为地割断了与通史的联系,不但无法说明这一断代史是怎样从前代发展而来,而且也不能把这一断代史妥帖地放在历史发展的巨流中,从而说明这一断代史的历史地位。搞断代史必须以通史为基础,这是学习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内的所有断代史的一个前提条件。

  复试结束两天后,结果就出来了,如期所料,我的名字出现在了拟录取名单之内。由此可见,机会总是爱垂青有准备的人,做任何事情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历史学考研复试,尤其是在面试时,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较强的学术研究潜力,是老师们非常看重的。可以说,我之所以能够以并不算优秀的初试成绩顺利通过复试,就是得益于在理论基础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

  导师声音

  导师在复试中除了考查基本的史实知识外,很看重理论基础如何,而对你而言就是学术研究潜力。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在研究生阶段,理论基础的雄厚与否,决定了你以后所研究成果的质量,或者说论文的深度、广度。有句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写出来的论文也会显得单薄。缺少理论的支撑,那就禁不起推敲,很容易被驳倒。

  很多同学的史学理论功底都比较薄弱,不知道如何在理论功底上取得进步。其实很简单:第一,多读。读一些史学理论类的书,如张艳国的《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国家核心期刊《史学理论研究》,等等,同时还要读学界最近的论文和专门性论著,并试着用自己学到的理论去分析、去研究。第二,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研究历史一定要有记卡片的好习惯。不但看到有用的史料要记下来,看到一些精彩、独到或不太懂的理论也要记下来。第三,多看。在用电脑上网的时候,除了娱乐聊天之外,还要多花些时间看看史学研究类的网站,如中国历史网、象牙塔——国史探微网以及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等,这样就可以最快地获得新理论新知识了。